【新华网】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为重庆水务出谋划策
4月14日至17日,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2021年会暨城镇水务技术与产品交流展示在重庆(南坪)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城镇排水防涝”“海绵城市建设”等成为年会热点话题。
会议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军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钮新强、马军以及市内外多位知名专家,针对如何保障山地城市输水安全、排水设施运行安全、优化污泥处置利用、村镇供水安全等重庆城乡供排水难点焦点问题,“把脉问诊”、出谋划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任南琪表示,重庆有着特殊的地形地貌,地表水资源相对贫乏,可以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问题。
据悉,早在2016年,重庆就成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的首批试点城市,而两江新区悦来新城就是建设“海绵城市”的先行试点区。
根据调查,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达标率90%,农村总体达标率74%。城乡差异较大。“‘十四五’期间是水利工程补短板的集中攻坚期,要以国家水网建设为核心,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科学合理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认为,建设国家水网是保障城乡供水安全的根本之策,包括重庆在内的省市要立足跨流域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进而缩小城乡区域间供水差异。
针对“健康水”的相关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表示,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健康水是一个“伪命题”,世界卫生组织并没有制定健康水的具体标准。在他看来,健康的饮用水没有商家推销得这么复杂,就看三个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没有健康风险、口感好喝。只是目前饮用水水质面临着生物安全、化学安全、复合污染等多重挑战。
“饮水安全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军认为,随着城市高速发展,饮用水水质安全直接影响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提高城镇供水安全可靠度、降低饮用水安全风险成了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任务。
马军建议,保障饮用水安全,首先要开发出水源水质动态检测传感器和智能化监测系统以及无动力绿色膜处理技术,高效去除水源中的重金属、微生物;其次,管网规划与改造中需要降低水龄,减少压力突变,通过智能化供水减少停水与水质突变的问题。
会议期间,发布了《城镇水务2035年行业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城镇水务行业年度发展报告》。同时,还举行了《长江经济带水循环与城市群绿色发展》《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对策》《地下基础设施水灾变防控技术与工程应用共享平台建设》等8场特邀报告,“城镇水环境”“建筑给排水”“城镇排水防涝”“海绵城市建设”“智慧水务”“城镇水务发展投融资”“乡镇水务发展路径与技术”等16个分论坛。